热搜词: 贝特瑞

全新问界M7, 看似多达12个配置版本, 其实一点也不好选

全新问界M7正式开启预售,火爆程度有目共睹,43分钟小订突破10万台,华为商城服务器一度崩溃,24小时小订达到15万台。与此同时,公布的预售价格增程版28.8万元起、纯电版32.8万元起,在网友中出现了较大的争议,先不深究预售价格比实际售价会差多少。看似简单的价格数字背后,却藏着12款配置、两种座椅布局、三套动力规格。把每个版本的差异、每一个价位升级的必要性全部摊开,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预售权益2000元抵5000元,官方先降3000

交2000元意向金可直接抵扣5000元尾款,相当于官方提前给出3000元优惠。按照鸿蒙智行过往节奏,正式上市时大概率再降8000-10000元,并且赠送充电桩、车漆券等首发礼包。若对价格敏感,现在下订即可锁定“双重降价”资格,避免上市后排队等车、优惠缩水。

12个配置版本,记住“6座比5座加2万,Max是32.8万起”

全系分为增程版和纯电版、每个版本又分为5座版和6座版,选好动力形式和座位数之后,增程版又可以分为Pro+、Max、Ultra三大阶梯,纯电版又可以分为Max两驱、Max四驱、Ultra三大阶梯,共12个配置。6座版比5座版统一贵2万元,增加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行政头枕,但第三排全系手动调节、无加热通风。若对第三排刚需不高,5座版空间更大、行李厢更深,日常实用性反而更好。需要强调一下,若想“满血”高阶智驾,必须跳过Pro+,直接选Max及以上版本,起步价也就来的32.8万元。

Pro+版本虽然有舱内激光雷达,但不是高阶智驾

Pro+标配的“舱内激光雷达”实为增强版固态激光雷达,功率高于普通固态,但探测距离、视角仍逊于车顶192线半固态,主要提升主动安全(矮小障碍物识别),不支持全场景NCA。适合高速通勤为主、对高阶智驾需求不强、预算卡在28万左右的用户;若冲着“华为满血ADS”而来,请直接跳过Pro+,否则多花4万上Max才不会后悔。

Max版本,4万元差价但换来三大件,性价比天花板

增程Max比Pro+贵4万,换来53.4度大电池(315km纯电续航)、B式双腔空悬+CDC、车顶192线激光雷达+5个4D毫米波雷达,直接解锁全场景NCA、高阶泊车、主动安全满血版。再加2万上Ultra,仅多68寸AR-HUD、主驾零重力+方向盘电动调节、后排娱乐屏,均可单独选装(8000-10000元),性价比一般。结论显而易见,无论增程还是纯电,Max都是全系最推荐版本,一次到位不纠结。

纯电版后驱长续航Max最香,但北方用户应考虑四驱

纯电版起步即Max,后驱版100kWh电池、710km续航,城市通勤一周一充足够;四驱版加2万,续航降至660km,仅冰雪路况或高速频繁超车才刚需。选装层面,21寸轮毂+黑曜套装2万元,非颜值党可省;后排娱乐屏8000元,带娃家庭值得入手;零重力座椅1万元,经常午休可单独加装,不必为了“Ultra”而Ultra。

选装清单包括轮毂、车漆、零重力、后排屏等舒享配置

外观车漆方面,新配色海岛蓝、黑、白免费,新配色珊瑚红、牧业青、星际蓝加6000元。内饰方面赤茶橘、韶华杏免费,松露棕、星云红1万元。轮毂方面20寸标配,21寸1万元,21寸+黑曜套装2万元。其它方面,零重力座椅1万元(Max可选);后排娱乐屏8000元(Max可选);电动脚踏6800元全系可选。建议车漆内饰看预算,21寸轮毂兼顾颜值与续航可冲,零重力+后排屏经常家用再装,避免“为了配置而配置”。

横向对比与历史纵向一起看看价格贵不贵

横向对比,理想L7基础版31.98万无空悬、视觉智驾;小米YU7 Max 29.99万有800V但续航略短;智界R7 Max 30.98万同门兄弟,品牌溢价弱于问界。纵向对比,现款M7四驱Pro 26.98万,新M7 Pro+贵2万,却换来新平台、大电池、空悬、双激光雷达,硬件差距堪比换代。预售价比老款贵2万,但配置提升超过4万,横向同级仍具竞争力;若正式上市再降1万,将直接触及“真香线”;若正式上市再降2万,真是不给友商留活路了。

参考问界M8、M9惯例,预售权益2000抵5000(已锁3000元),上市再降8000-10000元,并赠送充电桩、车漆券等礼包。综合测算得到增程Max 32.8万预售价到上市31万左右落地,再送选装券,基本达到“可以闭眼冲”区间。若对价格极度敏感,可等小定权益截止前再下单,既能锁定优惠,又能观察正式上市后的最终降幅。

最后总结一下给出的建议:

预算28万:Pro+可买,但智驾第一个档次,建议等等上市看效果;

预算30-32万:直接冲增程/纯电Max,智驾、空悬、续航一次到位;

预算35万:Ultra必要性低,Max+选装自己实际需要的更划算。

一句话总结,全新问界M7硬件已拉满,30万级最稳的“六边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