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岗位与新角色——数智时代的设计师职业蓝图
在顾群业看来,下一代数智产品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性能的比拼或场景应用的差异化。真正的竞争力,将体现在模型能力、硬件形态、应用生态三者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产品的技术结构,也重塑了设计的内涵——从优化可见的交互与流程,转向塑造一个无形的、能够主动理解和服务于人的环境。
驱动这一转变的,是AI技术、硬件形态、用户需求的多维提升。IDC预测,到2027年,AI驱动的交互普及率将接近七成。随着终端智能化的全面升级,设计正被推至组织战略的顶端——设计不只有审美、交互与流程,更是对生活方式的系统架构。顾群业强调:“未来的设计师,需要塑造一个动态进化的智能生态。”
根据他的观察,新兴的设计模式正向高度融合的体系演化:
AI原生设计:从概念之初就以大模型为核心,例如HumaneAIPin取消屏幕的可穿戴交互,把AI能力放在主位。
对话式与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眼动、甚至脑机接口,正在打破“点击+滑动”的界面常规。
主动式与预期式设计:系统可在用户表达需求前预测并执行动作,如智能家居在回家前自动调节灯光与温度。
人格化与关系设计:为AI构建稳定一致的人格,让互动建立信任感而非仅完成指令。
具身交互设计:交互突破屏幕,进入物理空间与身体动作,例如VisionPro呈现的虚实融合场景。
演化性与生成式设计:产品内容实时生成、动态进化,从新闻推送到游戏剧情,皆可随环境与用户变化而调整。
伴随这些模式成熟,一批新的岗位正在涌现——AI交互设计师、多模态交互设计师、AI人格设计师、AR/VR空间交互设计师、AI伦理设计师、生态与系统设计师、垂域AI体验设计师……顾群业指出,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横跨AI算法原理、用户心理学、行业经验与交互技术,“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全能人才。”他说,在技术高速迭代、知识高度分散的背景下,切实可行的路径不是培养全能个体,而是打造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超级团队。
顾群业总结,这类团队有几个关键特征:
跨学科协作:T型或π型人才在某一领域深耕,同时具备跨界理解和沟通能力。例如,多模态交互设计师可与医疗专家、算法工程师共创面向医生的AI助手。
AI工具深度应用:将内容生成、原型制作、数据分析、趋势预测等环节交给AI,让设计师专注于策略制定与创造性决策。
与行业专家紧密配合: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行业顾问与交互设计师合作完成高贴合度的解决方案。
项目型灵活编组:像特种作战部队一样,根据任务临时集结所需能力,完成后可以解散或重组。
在他看来,未来团队的价值将依托坚实的产业底座——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可持续供给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终端、智能家居等多类型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随着模型即服务(MaaS)和智能体即服务(AaaS)等新型AI服务模式的发展,设计师团队可以在高度成熟的平台能力上进行创造,不必再从零开发AI内核,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态体验的整合与创新。
这背后还有政策与资本的强力驱动——国家层面持续推进智能算力统筹、“东数西算”枢纽布局、数据产权制度完善以及智能原生技术企业的培育。同时,金融与财政支持的加码、行业标准与伦理规范的健全,也为团队协同和创新落地提供了稳定环境。顾群业指出,政策、资本、技术三者的深度协同,将为数智时代的新设计岗位提供肥沃土壤。
他判断,未来三到五年,随着智能终端和AI应用的规模化落地,这种复合型团队的需求将快速上升。麦肯锡预测,到2028年,AI相关设计协作岗位的需求较2024年增长120%,重点集中在智能出行、沉浸式教育、数智医疗等领域。届时,企业评估设计团队的指标将从个人技能转向团队的跨界整合力与AI共创水平。
“数智时代的设计师职业蓝图,不在于培养一个超级个体,而在于锻造一支既有深度专长又能跨界整合的设计团队。”顾群业说。依托AI与跨学科协作,这支队伍能够将复杂系统从理念转化为落地方案。这不仅要求设计教育转向淡化专业、强化模块组合的培养方案,也推动企业将用人逻辑与项目模式相应升级——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协同,从解决问题延伸到战略布局,从交互流程迈向生态系统的构建。
顾群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推动中国艺术形态发展的重要学者与艺术家。自1991年起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作,长期致力于数字艺术创作、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布道者和叙事设计学的开创者。2012年,他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开设“游戏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专业方向,2022年在全校开设“逻辑学”通识课,2023年推动“AIforDesign”教学改革,将AI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积极推动“数字手艺人”培养。
顾群业认为,创造新概念就是创造新世界。他主导构建了叙事设计学的学科体系,提出“虚拟虚拟”“生态具身”“心智模型”等新概念,并将语言学中的“语料库”引入人工智能领域,强调人文学者对AI发展的引领作用,预言数据(包括语料库)交易产业的崛起。
他提出“叙事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等观点,强调艺术教育应从单一技术训练转向文化叙事与符号转译,推动“叙事为体、技术为用”的自主艺术体系建设。在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AIGC伦理等领域,顾群业具有前瞻性贡献,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结构”“智能是语言的结构化”,倡导以中国古典智慧为AI发展提供哲学支撑。
壹点号顾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