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世界的图景愈发清晰
转自:中国妇女报
□郭元鹏
在8月17日于国家速滑馆上演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决赛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成绩夺冠,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就此诞生。这不仅是一次竞技突破,更标志着人类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探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场汇聚16个国家280支队伍的赛事,以“奔跑”为切口,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机械控制与传感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
这场“百米飞人”的角逐,看点远不止“速度”二字。比赛规则中,“全自主方式乘以0.8权重系数”的设定,暗藏着对技术核心的考量——相较于遥控操作,全自主导航更能体现机器人的“智能决策”能力。“具身天工Ultra”虽非首个撞线,却凭借全程无须人工干预的自主奔跑,最终以加权成绩夺冠,这恰恰印证了:人形机器人的竞争力,早已超越单纯的机械运动精度,迈向“感知—判断—执行”的完整闭环。
从4月的半程马拉松冠军到如今的百米夺冠,其背后是算法迭代、动力系统优化与平衡控制技术的持续突破,每一秒的进步都凝结着多学科交叉的智慧。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意义,正在于搭建了一个“技术检验场”。280支队伍的同场竞技,既是成果展示,更是问题暴露——如何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平衡?如何应对赛场微小的地面变化?如何让机器人的动作更接近人类的灵活性?这些竞技中遇到的挑战,恰恰是推动技术落地的关键。正如主办方所言,赛事旨在“促进产品应用落地”,而奔跑能力的突破,将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工业辅助、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打下基础。想象一下,未来能自主避障、灵活移动的机器人,或许正是从今天的“百米冲刺”中获得了关键技术灵感。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比赛,更是科技发展的“加速度”。每一次机器人的迈步与冲刺,都是人类对“机器模仿人类”这一命题的探索,而这种探索,终将反哺人类生活,让技术真正服务于需求。这场“飞奔”,注定只是开始——当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跑起来、用起来,科技改变世界的图景,正变得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