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看衰和看好都有! 即将登场的iPhone17, 能否帮助苹果拿下三连冠?

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即将在总部Apple Park的乔布斯剧院举行以“前方超燃”为主题的秋季发布会。

正如邀请函上流动的液态玻璃动态效果所暗示,iPhone 17系列将在材质与显示技术上带来突破——尤其是首次亮相的iPhone 17 Air,据传机身厚度仅5.5mm,有望成为史上最薄的iPhone。

然而新机尚未发布,市场却已呈现出罕见的观点分裂:有人看好其设计革新将引爆市场,也有人直言其硬件妥协或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一部分外媒与分析师对iPhone 17 Air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全新的超薄机型iPhone 17 Air,不仅将吸引科技爱好者和年轻群体,其高规格屏幕和全新一体化机身设计,也有望重现当年iPhone 6“轻薄化”带来的换机热潮。

来自比价平台SellCell的最新调查似乎也佐证了这一预期:68.3%的美国iPhone用户表示计划购入iPhone 17系列,比例高于去年同期的61.9%。其中,13.5%的用户对Air机型表现出明确兴趣,而Pro与Pro Max仍占据主力地位(合计38.1%)。

与此同时,苹果此次的产品线调整也被视为一步战略好棋。取代传统Plus机型推出的iPhone 17 Air,定位“轻奢旗舰”,定价和Plus持平(国行预估6999元起),与Pro系列共享部分影像传感器,试图在标准版与专业版之间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而iPhone 17 Pro系列全面升级存储配置——起步即为256GB,虽价格上涨50美元,但实际上比现款同存储版本降价50美元,也被部分评论称为“加量反降价”的诚意之举。

然而市场上不乏冷静甚至悲观的声音。美国分析师Wamsi Mohan指出,尽管外形大变历来是苹果拉动销量的王牌,但本次市场对iPhone 17 Air的反应却相对保守。

其超薄设计所伴随的硬件妥协成为最大争议点:电池容量仅传闻中的2900mAh,且仍采用单摄系统,对重度用户而言几乎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有批评称,这更像是一款“尝鲜机型”而非主力机。

同样陷入质疑的还有iPhone 17 Pro。尽管该机型在配置上大幅升级——包括A19 Pro芯片、全系12GB内存、航空级铝合金一体化机身,以及影像模组 redesign,但仍被部分观点认为“定位尴尬”:既不如Air极致轻薄,又不及Pro Max极致性能,在四款机型中存在感最弱。

根据目前流出的价格信息,iPhone 17系列国行版除了标准版和Air,Pro款机型的价格预计将全面上涨。参考前代iPhone 16系列的定价,标准版17预计5999元起,Air在6999元区间,Pro突破8999元,Pro Max则上探至10999元起步。这一涨幅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大胆。

本次发布会还将推出Apple Watch Series 11、Ultra 3、AirPods Pro 3及AirTag 2等多款新品。苹果正通过更强的生态联动巩固用户黏性——尤其是Watch与AirPods在健康监测和音频体验上的持续升级,也将反向拉动iPhone的换机需求。

iPhone 17系列尚未发布,就已置身于一场“冰与火”的舆论场中:一方赞誉其“设计敢于突破”,另一方则忧虑“功能妥协过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iPhone16系列也一度被业内人士看衰,苹果依旧拿到了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第一,而且是连续两年问鼎。

看衰和看好都有!即将登场的iPhone17系列,到底是“冰”还是“火”,能否帮助苹果拿下三连冠?最终答案,只能交给9月10日凌晨的发布会,以及iPhone17系列之后的市场销量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