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英特尔转折来了, 1.8nm、1.4nm都“凉凉”, 外媒: 黯然退场了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英特尔曾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凭借其在处理器领域的卓越成就,长期占据着市场的核心地位。然而,近年来英特尔在芯片代工业务上的表现却如坐过山车般,从最初雄心勃勃地进军先进制程,到如今1.8nm、1.4nm芯片代工业务相继“凉凉”,这一系列变故背后,是英特尔在技术、市场和财务等多方面困境的集中体现。

曾几何时,全球半导体行业对2025年的芯片制程格局充满期待,普遍认为届时将有三大晶圆厂迈入2nm时代,其中台积电和三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位列其中并不令人意外。而英特尔的加入,无疑为这场竞争增添了更多看点。英特尔宣称要在2025年实现1.8nm(等同于2nm)工艺,这一目标展现了其重返芯片制造巅峰的决心,也让外界对英特尔的技术实力刮目相看。毕竟,在芯片制程不断逼近物理极限的当下,每前进一小步都意味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资金投入。

然而,现实却给了英特尔沉重的一击。英特尔随后宣布,因芯片代工业务需进行重大调整,决定放弃向外部客户提供18A制程技术,转而聚焦更先进的1.4nm芯片,并计划于2027年推出。这一转变看似是英特尔在技术路线上的优化,实则暗示了其1.8nm芯片代工业务的困境。放弃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意味着英特尔在这一制程上失去了与台积电、三星竞争市场份额的机会,也反映出其在1.8nm工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或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以为英特尔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1.4nm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中,力求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特尔再次对1.4nm工艺做出了重大调整。英特尔CEO陈立武在公开信中表示:“今后,我们对Intel 14A的投资将基于客户确认的承诺和订单。”这一表述意味着英特尔在1.4nm芯片代工业务上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不再盲目投资扩大产能,而是要等到有客户明确下单后才会进行相应的投资。这种策略的转变,实际上是对1.4nm芯片代工业务的一种“半放弃”态度。毕竟,在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客户为何要选择英特尔这个尚未在先进制程上证明自己的合作伙伴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特尔的1.4nm芯片代工业务也已经陷入了困境。

除了芯片代工业务的挫折,英特尔还面临着大规模裁员的困境。英特尔计划在年底将核心员工总数降至7.5万,而目前其员工总数约为108,900人,这意味着将有3.4万人面临失业。这一裁员计划是英特尔为应对当前财务困境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近年来,英特尔在芯片代工业务上投入了上千亿美元,但收获却寥寥无几。在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下,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不仅未能实现盈利,反而成为了公司的沉重负担。为了缩减开支、节约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英特尔不得不选择裁员这一艰难的决定。

英特尔在芯片代工业务上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技术层面来看,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的研发上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导致其产品在性能和良率上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从市场层面来看,英特尔在芯片代工市场的份额较小,缺乏足够的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从财务层面来看,英特尔在芯片代工业务上的巨额投资未能带来相应的回报,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

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从雄心勃勃到黯然退场,为整个半导体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英特尔来说,如何调整战略、重新找回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将是其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