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真好用还是新噱头? 增程电池冲向66kWh

增程技术,从昔日的备选项,到如今的香饽饽。目前,市场呈现两极化现象:一边是长城、蔚来等坚持纯电路线的“坚守派”,另一边则是快速扩张的“增程阵营”,就连传统车企也纷纷“下海”。比如,丰田全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正准备增程化;宝马计划重启增程动力,并将首搭在即将发布的第六代X5。此外,福特烈马增程版、别克至境L7等车型已相继亮相申报。

然而,在这场增程技术竞赛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上演:电池容量逐渐“膨胀”,比如最近智己刚发布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了宁德时代66度超级骁遥MAX电池,CLTC纯电续航突破450km,这一数据已经赶上部分入门级纯电动车型;而另一边的别克,也带来了40.2度的奥特能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可达302km。

表面看,更长的纯电续航意味着更少的充电频率,确实击中用户痛点。但细想之下:日常通勤,增程车型真的需要这么大的电池吗?

根据《广州都市圈通勤空间报告2024》显示:广州市内通勤人口约1156万人,平均通勤距离为8.9公里,其中市内25公里以上通勤人口占比约10%;5公里内幸福通勤占比约53.2%。以25公里单程计算,一周250公里通勤距离,显然,当前动辄400km+的纯电续航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存在严重过剩。

这场看似美好的技术升级,实则暗藏隐忧。首先,大电池带来的成本增加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以两款基本配置一致的问界M8增程6座版为例,搭载53.4度电比37度电的车型贵3万块,按92号汽油7.26元/升来计算,足够加4132升汽油。

其次,电池越大,意味着车身更重,随之而来的是能耗的增加。中汽研数据显示,车重每增加100公斤,在纯电模式下,电耗增加5%—8%;在匮电模式下,电耗增加8%—10%。这么说,省的电钱可能搭在油费上了。此外,电池容量大了,充电时间更长。

爱点评

总体来看,增程技术加大电池容量有利有弊。虽然大势不可逆,但选择权在您的手中。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妨理性思考:日常通勤距离究竟需要多大电池?是否愿意为多余的续航支付溢价?最后,您觉得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是越大越好,还是够用就行?欢迎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