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T光模块各厂商格局盘点
3.2T光模块“全球俱乐部”,中国形成突破
华工科技突破3.2T光模块核心技术、推出单波400G光引擎,并首次采用国产硅光芯片流片平台,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光模块领域实现了关键自主化突破。
华工科技此次突破,不仅是单一产品技术的进步,更是我国在高端光通信领域实现系统性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光模块产业从“跟随”走向“引领”,在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竞赛中占据了关键一席。
3.2T光模块的“全球俱乐部”目前不足10家,华工科技等暂时形成第一梯队,具备2025年小批量交付能力;新易盛、思科、Intel紧随其后,2026年放量确定性高。
1.技术层面: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单波400G光引擎速率突破420Gbps,为3.2T光模块奠定基础,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3.2T光模块传输能力是当前主流800G的4倍,可显著提升AI大模型训练效率;
-采用国产硅光芯片流片平台,在调制器、驱动芯片、封装材料等关键环节实现自主突破,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
2.产业层面:实现高端光模块自主可控
-长期以来,高速光模块核心芯片依赖进口,国产化率极低。此次突破意味着我国从“可用”走向“好用”,从“依赖”走向“自主”;
-华工科技已具备从芯片、模块到系统级封装的全栈能力,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护城河;
-公司1.6T已实现量产,3.2T完成技术储备,6.4T也在研发中,技术迭代节奏快、布局前瞻。
3.市场层面:抢占AI算力基础设施制高点
-AI大模型训练对带宽和延迟要求极高,3.2T光模块将成为下一代AI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设施;
-华工科技已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头部客户深度合作,AI相关光模块出货量预计2025年将达600-700万只,2026年翻倍增长;
-公司光电器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4%,显示出强劲的市场转化能力。
4.战略层面:构筑未来竞争壁垒
-华工科技不仅布局硅光,还同步推进CPO(共封装光学)、LPO(线性驱动可插拔)等前沿技术,形成多元技术路线;
-其量子点激光器、液冷CPO方案等创新技术,使3.2T模块功耗降低近70%,在全球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提出“全栈布局+场景深耕”战略,目标是在未来光通信龙头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2025年,全球3.2T光模块仍处于“样机-小批量”过渡阶段,能量产或完成原型开发的厂商不足10家。主要玩家集中在中、美两国,且几乎全部是此前在800G/1.6T硅光或LPO赛道就占据头部份额的企业。
-中国厂商数量领先:前十名中占6席(旭创、华工正源、新易盛、华为、海信、索尔思),但在核心光芯片(400GEML/硅光调制器)仍部分依赖进口。
-美国厂商技术壁垒高:Coherent、Intel、Cisco掌握上游InP/硅光芯片与51.2T交换绑定优势,主攻CPO形态,锁定北美云巨头。
-欧洲/日韩基本缺席:昔日龙头Finisar(被Coherent合并)、Lumentum(主攻苹果3D传感)已退出3.2T竞赛,仅剩住友电工提供高端EML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