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全国首条产教融合机器人柔性制造线试运行

近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期活动“AI+柔性制造供需对接会: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创新”中,来自全国高水平院校、行业及领军企业的领导、专家及教师代表150余人,实地考察了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工业零件柔性共享产教融合基地”。该基地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与北京蚂蚁工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构建“真订单、真生产、真交付”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平台,这也是全国首条产教融合机器人柔性制造线,标志着北京市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产业深度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

该基地由蚂蚁工场集团自主研发,包含机械零件柔性制造产线、智能生产管理软件、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系统、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工业大模型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六大模块,于今年8月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机械楼西车间完成调试并投入试运行。现场可以看到,产线总长30米,占地300平方米,配备6台CNC加工中心、1台六轴工业机器人、RGV轨道车、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及立体仓储系统,通过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产线最大亮点在于实现“秒级报价-分钟接单-小时交付”的敏捷制造能力,可满足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小批量、多样化、高精度的试制需求,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自动化闭环生产。这条产线还承担着教学任务,专门为学生设置了10个实训工位,学生可实时观察产线运行数据与数字孪生仿真画面,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沉浸式教学体验。

校企双方还将共同开发覆盖智能加工、在线检测、预测维护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工程训练》《智能产线集成与应用》《工业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等5门核心课程。产线运营采用“企业订单+教学实训”双轨模式,由蚂蚁工场提供真实生产订单,学校师生参与从工艺设计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生产。“这条工业产线是完全实际的工业产线,学生在这里接受实训后,进入企业可以直接上岗,无缝衔接未来的毕业和就业。”蚂蚁工场集团董事长蔡茂林介绍。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培训学生500人次,承接企业订单产值超200万元,成为服务经开区乃至全市的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柔性制造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