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15%“保护费”才能卖? 对华芯片解禁背后, 中美芯片战场谁在失势?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与AMD已同意将其在中国销售H20芯片所得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以换取对华出口许可。高算力芯片被视为国际市场的“硬通货”,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DeepSeek、宇树等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果背后离不开高算力芯片的支撑。中国AI的快速崛起令美国政府愈加警惕。今年4月,为遏制中国在AI领域的进展,美国曾一度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然而,数月后,美国态度再度转变。背后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技术封锁与市场获利的平衡。H20芯片是英伟达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版”,性能远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需求。允许H20进入中国市场,既可让英伟达获利,又能保持对高端算力的核心封锁,可谓“一石二鸟”。
第二,市场压力倒逼政策松动。H20在华滞销曾导致英伟达市值一度蒸发1600亿美元。CEO黄仁勋警告:失去中国这个未来几年预计将达500亿美元的AI芯片市场,后果严重。更值得注意的是,短短3个月的禁售期内,中国本土厂商已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导致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90%以上骤降至约50%。显然,长期禁令只会加速美国芯片在中国市场的边缘化。
第三,外交博弈筹码。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夕,美国试图通过解禁H20芯片释放“缓和”信号,以期换取阶段性的利益。
总体来看,此次H20芯片的“解禁”,表面看是资本逐利与政策调控的博弈,实则是美国技术霸权主义的一次策略性调整。市场规律与技术封锁的张力,决定了芯片战场的博弈远非简单的“封”与“放”。这场围绕芯片的大国角力将走向何方?我们将持续关注。
文|记者赖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