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两个消息传来, 张忠谋“跪”一次就站不起来了, 台积电或被搬空?

近几年,中美芯片之争越发激烈,但随之被影响的还有全球芯片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行业格局都在经历一场巨变,不少芯片巨头都面临着“中还是美”的二选一难题。

尤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由于特朗普提出了“MAGA”的目标,制造业回流,深耕本地成为了老美的重要任务。为了获得芯片行业的主导权,芯片制造回归本土,也是特朗普绝不会放过的重要一环!

基于此,作为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头企业,台积电则被“邀请”赴美建厂,相当于要求台积电把大本营迁移到美本土。都知道,出于安全考虑,大本营通常都是放在“家里”,如果要把大本营搬迁到海外,这跟“直接送”有啥区别?

然而,台积电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即使已经是芯片制造业的No.1了,跪久了依然抬不起头,还是只能听之任之,老美说什么就是什么,台积电丝毫不敢违抗“命令”,这才有了台积电投资1650亿美元在美建厂的后续行为。

但近日,有两个消息传来,台系芯片企业可能要去“全军覆没”了。第一个消息,特朗普公开表示,台积电在美投资的金额将提升到3000亿美元,和之前台积电官方给出的说法,直接翻了一倍。而耐人寻味的是,台积电对此没有回应。究竟是特朗普要求台积电追加的投资,还是台积电自愿加大投资,值得细品了。

第二个消息就是,仁宝、伟创以及广达三大代工巨头,也表示要增加在美的投资。其中,广达增资的金额还是最少的,就已经超过了2亿美元,仁宝则超过了3亿美元,最“卖力”的是伟创,增资扩大到了7.2亿美元,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台系企业奔赴美国,助力其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不是有点“忘本”了?

其实在2020年之前,台积电对于赴美建厂,是极其抵触的态度,前CEO张忠谋就多次公开表态,不会赴美建厂。他给出的理由也是很明确的,人工高、产业链不发达、运输难、政策杂等。所以在美建厂的运营成本要比在台本土高出好几倍。

但为何台积电最终还是屈服了呢?就是因为一步退,步步退!在美对华为实施了芯片禁令后,台积电手里的大客户就被北美企业全占据,或许是为了缓解当下紧张的形势,想要退一步,给美递出“投名状”,但没想到的是,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了。

从最开始的120亿美元投资建厂,到最后追加到650亿美元,再到后来加码1000亿美元,以及现在特朗普口中的3000亿美元,很显然,台积电正在被美一点一点的掏空。

而在台积电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台企也跑到了美国,本以为可以获得当地政策的扶持,拿到补贴,但实际上,这些企业能够拿到的补贴少得可怜,还不足英特尔拿到的零头。却干着“脏活累活”,不仅把产业链转移到了美国,还刺激了当地的就业,完全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还是那句话,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腿软跪了一次,接下来就站不起来了。台积电明明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明明拥有行业话语权,却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终沦为了“美积电”,名字都被改了!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家”真的要被搬空了,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