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脉, 三分钟知体质: 智慧眼引领中医数智化变革

下巴轻靠托架,传感器静默工作,一台白色设备正为前来体验的记者进行“望闻问切”。近日,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前夕,媒体采风团走进长沙高新区企业——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亲身体验了引领中医数字化浪潮的砭石AI中医四诊仪。

精准诊断:毫秒级响应,如专家亲临

“嘀——面部扫描完成,请张嘴。”在智慧眼展厅,记者依照提示轻声张嘴,2000万像素广角镜头迅速捕捉舌形、舌色等细微特征。从舌象扫描到脉象采集,全程不超过三分钟,系统实时生成初步诊断与调理方案。报告涵盖面色、唇色、眼周状态等多维度分析,依托的是智慧眼自主研发的砭石大模型。

△一位媒体记者在体智慧眼自主研发的砭石AI中医四诊仪

“该设备创新性地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融为一体,通过舌诊、面诊、脉诊、问诊四大模块,系统还原传统中医诊断流程。”智慧眼董事长邱建华介绍,内置AI可自动识别舌形、舌色、苔质等关键信息,深入解析湿热、气虚、血瘀等体质倾向。其配备的96通道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阵列,精准复现中医师“举、按、寻”等手法。

高精度3D结构光摄像头全面采集面部色泽、光泽、斑点与纹理,AI算法将这些信息与脏腑健康智能关联,输出专业可视化的面诊报告。脉诊方面,设备可智能识别浮、沉、迟、数等16种典型脉象,提供客观、量化分析,毫秒级响应可捕捉极细微的体征变化。“砭石AI中医四诊仪诊断准确率超90%,支持超3000类精细化体质辨识,极大提升中医诊断的精确性。”邱建华说。

应用广泛:从基层医疗到健康管理新图景

支撑四诊仪的核心,是智慧眼自主研发的砭石大模型——国内首个支持“文本+影像+音频+视频”的多模态医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于2023年发布,2024年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目前已迭代为“砭石二代+DeepSeek”双引擎多模态医疗垂直模型。

“砭石大模型融合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智慧眼中医技术研发负责人蒋鹏表示,“它学习了近2000部中医典籍、3000万份电子病历,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从疾病预防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智慧支持。”

该模型借鉴人脑“知识传递”机制,助力患者降低20%以上医疗支出,实现了海外技术如GPT-4在大健康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AI中医四诊仪不仅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也极为广泛,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有效缓解中医人才资源短缺。例如在湖南汝城县,“砭石+DeepSeek”双引擎大幅提升基层医生首诊能力,达标率超过90%。设备操作简便,人员仅需2小时培训即可上岗,显著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与服务门槛。

邱建华表示,企业始终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打破中医传统诊断的时空限制,推动中医向标准化、个性化、普及化迈进,让智能中医诊断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