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AI产业规模约占上海全市40%, 下一步将如何发力
上海浦东新区将如何以更开放姿态助力人工智能(AI)产业持续发展?
联仁健康是坐落于浦东“人工智能岛”产业园内的一家大数据科创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戴忠告诉第一财经,“浦东速度”为AI技术的攻关与应用赋能良多。
“过去,医疗数据像‘碎片化的孤岛’且各自为政,因此,我们借助浦东在数据要素改革上的先行先试,把多来源的数据融合起来,建立了近300项行业标准的知识图谱,让‘沉默的数据’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戴忠介绍称,他们还依托中国移动在浦东的算力支撑,训练了医疗大模型和200多个精专模型,如合理用药监测AI,已经在30家复旦百强医院投入使用,将处方错误率降低了40%。
20日举行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首场发布会介绍称,2024年浦东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8323亿元,占全市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1.7%。其中,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应用”,2024年产业规模1637亿元、约占全市40%。
在AI领域,浦东推动智算集群、模型算法、高质量语料、软硬件协同创新发展,推出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重点园区,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超200家、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超70家,28款大模型产品已完成备案,落地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卓益得、擎朗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接续发布、迭代很快。
AI产业生态正在浦东形成。浦东“人工智能岛”产业园区运营方、上海张江数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葵表示,自2019年成立以来,园区目前已经聚集包括红杉中国、百度飞浆等85家AI相关企业,覆盖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智能芯片和云计算等5个赛道。
“去年,我们引进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开普勒’,也是期望无论是算法、算力还是软件开发,都能在机器人设备上应用起来,将产业上下游的优势充分组合并展现出来。这也符合我们作为全国首个‘5g+AI’全场景示范地的规划。”郭葵说。
距离“人工智能岛”约1.2公里的“模力社区”也正在形成产业赋能新的格局。“模力社区”运营方、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告诉记者,自2024年8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以模力社区为引擎,张江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创业者服务创业者”的独特生态初步成形。
朱慧表示,模力社区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3大方向,以场景闭环打通AI落地最后一里。“目前,AI领域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因此,我们并不是按产值、税收来衡量企业产出,我们希望通过扶持技术开发让社区内的企业实现合理、高效的创新发展。帮助企业去克服前期的困难与挑战。”
谈及差异化运营,朱慧也表示,和一些AI大模型孵化器、产业园所不同的是,模力社区更多聚焦垂类模型,且均是在应用层面发力;这样的定位主要是与浦东广阔丰富的场景有关系,比如浦东在飞机,汽车、轮船等制造层面有工业基础,而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也有产业聚集度,AI企业可以前期在模力社区中进行研发,后期在浦东新区的大场景中应用落地。
朱慧也表示,AI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下一步,模力社区会更多聚焦在知识产权全球布局、数据安全与验证平台的搭建等,和企业在发展中共同解决问题。